这个还真的没法说,反正到现在肯定没有100只的。不过存活率应该在90%。毕竟能上市的公司业绩都是比较稳定的。
图书馆一般都有。。
不过90年中国还没有股市交易所。。
上海交易所是90年11月成立的,深圳交易所是90年12月成立的。。
中国的证监会是92年才成立。。。
早年的中国股市还是延续的计划经济的路子,不是自由买卖的,得开介绍信。。。
大概是94、95年才慢慢放开,到了上世纪97年金融危机时,才有后来的市场主导,行政手段干预的政策。。。2000年之后的中国股市才勉强算是股市。。。
接着就是大约五年左右的一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。。。
90年代初,开始是施行T+0回转交易方式,1995年基于防范股市风险的考虑,沪深两市的A股和基金交易又由T+0回转交易方式改回了T+1交收制度,一直沿用至今。
2001年2月沪深两市的B股市场对内放开,依然执行着T+0回转交易方式。这样,内地投资者在沪深两市做A股、B股交易时,分别执行着T+0和T+1两种交收模式,因此有人建议两市尽快统一此项制度。
2001年12月沪深两市B股由T+0调整为T+1。同时,可转债交易制度却从T+1调整至T+0。《证券法》第106条也明文规定:“证券公司接受委托或者自营,当日买入的证券,不得在当日再行卖出”。这从法律角度规定了我国股市的交易采取T+1方式
1991年的沪深股市还是比较封闭的市场,要买卖上交所股票就得去上海,要买卖深交所股票就得去深圳。1991年7月以前,上交所还没有推出股票账户,当年委托买卖股票时,我在各家证券营业部从未开过资金账户,委托买入或卖出成交后,都是以现金交收。委托价格分市价和限价两种,委托有效期分当日有效和5日有效。
当时,投资者在填写买入委托单时,经常会选择市价委托和5日有效的委托内容,因为这种委托交易方式既方便又省事,还可以提高成交概率。
这种委托交易方式极大地方便了我这个外地股民。我通常周末到上海,周一递交买入委托单后就乘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7613762车回南京,一周后正好过去五个交易日,下周一再去上海看有无成交,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委托买入。
经过几次委托,我终于在9月30日购得一直看好的申华电工(申华控股),并坚持持有至1992年7月,收益率达800%。
当时买卖股票佣金为千分之五,记得年初在买卖成交后的第四个营业日才能办理清算交割。为了节省在上海的滞留消费开支,我还特地临时回南通老家小住,股票交割单还是由营业部工作人员手工计算制单并签字盖章的。
1991年7月11日,上交所推出股票账户,逐步取代原先的股票名卡。7月中旬,我去黄浦路15号(上海证券交易所旧址)开设了股票账户,账号为A100018×××,成为1991年上海股票账户的首批开户股民之一。
1、1998年到2016年也有熊市和牛市,其中公认的牛市是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。其他时间为熊市。
2、牛市,即多头是指投资者对股市看好,预计股价将会看涨,于是趁低价时买进股票,待股票上涨至某一价位时再卖出,以获取差额收益。一般来说,人们通常把股价长期保持上涨势头的股票市场称为多头市场。多头市场股价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一连串的大涨小跌。
3、空头市场(Bear Market)亦称熊市,价格走低的市场。当部分投资人开始恐慌,纷纷卖出手中持股,保持空仓观望。此时,空方在市场中是占主导地位的,做多(看好后市)氛围严重不足,一般就称为空头市场。证券市场上是指总体的运行趋势是向下的,其间虽有反弹,但一波却比一波低。
我来帮TA回答